首頁 > 新聞與動態 > 詳情
【深化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 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 深化幹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攜手並進 齊心協力——陝西打造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產業鏈促進產業轉型發展。 發佈時間:2025.02.06
12月26日,由陝西建工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陝西首座高速公路全裝配式橋梁預製生產過半,預計2025年3月開始安裝。
這座橋梁全部採用設計標準化、構件預製化、施工機械化的裝配式建造方式,即在工廠將預製構件生產完成後,運至現場進行拼插式安裝。「這種體現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築工業化的建造方式,具有建造速度快、節能環保、安全係數高等優點。施工現場幾乎見不到土方。」陝建機施集團鄠周眉高速公路HZM-C04合同段總工程師王鵬介紹,「傳統施工時,一個項目做完才能再做另一個項目,現在可以同步進行。整個工期能縮短30%。」
今年,陝西將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產業鏈納入省級重點產業鏈,形成政府助力、領軍企業攜手並進、協同聯動的新生態體系,促進建築業轉型發展。
「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正逐漸成為現實。

工作專班聚合力
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2023年,陝西省建築業產值達到10340.51億元,成功跨入萬億級產業行列,居全國第13位,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但長期以來,建築業生產方式粗放、勞動效率不高、能源資源消耗較大等問題仍然存在。省住建廳建築市場監管處處長張丹表示:「智能建造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等特點,不僅能帶動人工智能、物聯網、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發展,還能培育建築產業互聯網、建築機器人、數字設計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陝西積極推動建築業轉型升級,建立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產業鏈,由分管副省長任鏈長,通過季度座談、半年調研、年度總結等形式,研究產業鏈發展重大事項,協調解決問題和困難。省住建廳成立工作專班,組建了由54名專家組成的團隊,指導各地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推進機制,形成專家輔助、上下聯動的工作合力。
工作專班梳理了鏈上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人才需求、招商引資「五項清單」,加快培育總體規模大、鏈主企業強、專業企業精、鏈條協同一體的產業鏈體系;遴選陝建集團、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為產業鏈首批鏈主企業,打造以房建市政、軌道交通為主導的2條省級產業鏈。
為增強產業鏈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省住建廳配合省科技廳將基於BIM技術的施工可視化設計、工業化智能建造關鍵技術及數字協同系統等17項技術需求,列入2024年度陝西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名錄,給予1420萬元科研資金補助。
針對產業鏈難點堵點卡點問題,省住建廳會同省科技廳,面向全省建設工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徵集新型結構體系及產業化等5個方面39項技術需求,並將其列入省委科技委員會2025年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指南。
工作專班每年有計劃地遴選培育一批智能建造示範工程,引領帶動全省智能建造水平提升。截至目前,31個項目、8個部品構件生產基地被列入省級試點名錄。
西安作為國家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出台支持建築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給予財政獎補、貸款貼息、保證金減免等政策扶持,在促進建築產業工業化、數字化、信息化和綠色化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推動應用新工藝
眼下,西安碑林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正在陸續開展精裝修和搭建景觀照明設備等工作。
西安碑林博物館坐落於古都西安三學街,是收藏中國古代名碑刻帖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一座石刻藝術寶庫。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石刻文獻典籍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雕刻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20世紀60年代,西安碑林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項改擴建工程是一項結合了新擴建場館建設和原館區修繕的綜合性工程。新場館建成後,西安碑林博物館展陳面積增加3倍,將對提升群眾文化教育質量產生深遠影響。
工程建設過程中,陝建三建集團採用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管理等手段,突破了竪向緩粘結預應力、減隔震綜合技術、清水混凝土、絲縫陶磚幕牆和銅瓦屋面等工藝難點和技術壁壘。
日前,2024年度陝西省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試點項目觀摩會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現場召開。現場全方位展示了陝建三建集團智能建造的創新經驗。
作為產業鏈鏈主企業,近年來,陝建集團著力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的發展與應用。
多年前,陝建集團就提出建築工業化轉型升級戰略,成立陝西建築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延安、安康、銅川陸續建成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形成覆蓋全省、輻射西北的建築工業化產業布局。
秦漢新城產業基地總投資超4億元,實現預製構件年產能近20萬立方米;延安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年產PC構件10萬立方米、風管50萬平方米、商品混凝土70萬立方米;安康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是陝南首個大型混凝土預製構件生產基地。
今年,陝建集團成立科技與產業發展研究院,以「鏈」為媒,求新求變,推動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築工業化再上台階。
「智能建造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環節,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科技與產業發展研究院經理梁保真表示,「要有『鏈』式思維和全局觀念,要握指成拳、協同配合。以共建建築產業互聯網平台為例,我們和陝建物流集團、陝建華山勞務集團、陝建數科公司聯合開展技術攻關,通力合作打造創新成果。」

「聯盟」鏈起上下游企業
12月初,由中鐵一局承建的西延高鐵西安樞紐聯絡線跨大(同)西(安)高鐵連續鋼箱梁成功轉體。
由於此類樞紐站內跨既有線轉體的相關案例較少,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由中鐵一局、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組成的項目團隊,反復模擬預演,完善施工措施。「我們周密監測轉體過程中鋼箱梁整體標高、水平位移及應力等參數變化,及時調整方案,確保一次性成功轉體。」中鐵一局項目負責人楊綜緯表示。
中鐵一局是國內軌道交通建設的主力軍之一。眼下,國內建築行業進入結構調整、深刻變革的新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企業正加速轉型。
近兩年,中鐵一局自主研發、聯合製造的智能掘進機、架橋機、鑿岩機、鋪軌機和裝配機器人等一系列新產品接連上線,折射出這家企業從傳統施工者到智能建造者的轉變。
中鐵一局還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研發出盾構集群遠程監控與智能決策等數字化平台,累計接入盾構機約930台次、覆蓋全國288個盾構項目,監控隧道約930條,位居國內盾構監控系統平台前列。
被列為產業鏈鏈主企業後,中鐵一局立即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分管業務的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為副組長、各業務部門為組員的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產業鏈工作專班,構建協同高效、運行有序的產業鏈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上下游企業各自發力、彼此協力,才能形成合力。」中鐵一局戰略規劃部副部長張凱表示。
中鐵一局發起成立產業聯盟。聯盟涵蓋規劃設計、金融服務、城市開發、保障運營等全產業鏈,簽約企業200多家。在此基礎上,「鏈主」企業還搭建了產業鏈合作交流平台,定期收集並發布供給清單,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包括交易、物流、倉儲在內的一體化集成供應鏈服務。
「作為鏈主企業,我們將帶領『鏈』上企業布局新賽道、掌握新技術、搭建新平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標誌性產品。」張凱說。
相关新闻与动态 了解更多